幽门螺杆菌(简称Hp)感染是胃炎最主要的致病因素和预防胃癌最重要的、可控的危险因素,几乎所有的Hp现症感染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胃黏膜炎症。
1994年WHO将其定为胃癌的一级致癌因子;2015年《幽门螺杆菌胃炎京都全球共识》将Hp胃炎定义为感染性疾病,并推荐所有无制衡因素的感染者均接受根除治疗。
铋剂四联疗法作为根除治疗的推荐方案,依然面临抗生素耐药、不良反应风险的挑战。此外,根除治疗仅局限于杀灭Hp,但其导致的胃黏膜病变尤其是胃黏膜化生性萎缩等缺少公认有效的干预手段。
中医药被认为是Hp治疗的新路径之一,具有提高根除率、减少不良反应、减少抗生素使用、改善胃黏膜病变的作用和优势。同时,益生菌逐渐成为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重要补充,改善了根除率并减少了副作用,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一般人群的根除治疗方案
抗生素组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四环素+甲硝唑、阿莫西林+甲硝唑、阿莫西林+四环素,并尽可能根据当地耐药情况,首选耐药率低的抗生素组合。含有左氧氟沙星和呋喃唑酮的方案不推荐初次治疗使用。
B、中西医结合四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PPI)+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撑的中成药或中草药辨证施治+2种抗生素],疗程为14天。
中成药剂量遵药物说明书使用,中草药水煎剂或配方颗粒剂每日2次。
中西医结合根除Hp方案包括中药联合三联疗法、中药联合铋剂四联等,前者为当前临床证据最多的方案。中药联合铋剂四联14天方案作为初次治疗虽能有效缓解症状,但难以进一步提高根除率,且同时用药过多。
02一般人群补救治疗方案
补救治疗时间:补救治疗应距离上一次根除治疗≥6个月
初次治疗和补救治疗的间隔越长,则根除率越高,6~12个月的间隔后治疗根除率高于间隔时间小于3个月者,因此推荐补救治疗间隔≥6个月为宜。
铋剂四联疗法14天方案,并根据患者既往治疗抗生素应用史及当地抗生素耐药水平选择抗生素。为提高补救治疗的根除率,可依据病情,在铋剂四联根除治疗的不同环节联合中药。
1、消化道症状显著者,可应用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撑的中成药或中草药辨证施治1~14天,铋剂四联应用于第15~28天。
2、无显著消化道症状者,铋剂四联治疗1~14天,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撑的中成药或中草药辨证施治应用于第15~28天。
3、既往治疗药物不良反应较明显者,采用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撑的中成药或中草药辨证施治+三联疗法,疗程14天;
或可采用中成药或中草药辨证施治+铋剂四联疗程10天的方案。
仍存在消化不良症状患者,可首先运用中医药缓解症状,提高患者对后续治疗药物的耐受性,从而增加根除治疗的成功率。
无显著临床症状者,可直接予以铋剂四联14天方案;
4、既往根除治疗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不适症状者(除外皮损、药物热等严重过敏反应)可采用中药方剂联合三联疗法,以缓解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或在四联疗法基础上联合中药,可在有效缓解症状的同时,将疗程缩短至10天。
5、无药敏结果支持下,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不应重复使用;甲硝唑如需重复使用应优化剂量至1600mg/d,且优化剂量应用后不再重复使用。
6、益生菌可降低根除治疗引起的消化道不良反应。对以往根除治疗中不良反应明显的患者,或明确胃肠道菌群失调患者,可择机应用益生菌制剂。
特殊人群的根除治疗方案
《成人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炎中西医协作诊疗专家共识 ( 2020,北京)》将Hp根除治疗中特殊人群定义为:老年人及基础疾病、合并用药多的成年人:
年龄>70岁的老年人:主要考量为老年人对治疗药物耐受性和依从性降低,药物不良反应风险增加。
年龄小于70岁成人,如基础疾病、合并用药多,不良反应和潜在药物相互作用风险增加,制衡铋剂四联的应用。
对于特殊人群Hp根除治疗策略:特殊人群应进行获益风险评估,决定是否接受根除治疗。无胃癌家族史、轻度非萎缩性炎症、无萎缩性炎症者,如无临床症状,可暂不予以药物干预;存在消化不良症状者,可对症处理,或采用非抗生素疗法。
特殊人群的非抗生素治疗方案: 用于胃癌低风险、病变程度轻的特殊人群患者。采用有证据支撑的中成药或中草药辨证施治,或益生菌,疗程14~28天。可在辨证论治的原则下,适当合理选择具有抗Hp作用的药品和方剂,如荆花胃康胶丸、半夏泻心汤,也可联合应用或与益生菌联用。
益生菌在幽门螺杆菌治疗中的相关研究
小结
中医药结合益生菌根除Hp,具有提高根除率、减少铋剂四联疗法带来的药物不良反应、改善胃黏膜病变的作用和优势。基于现有证据,同时对益生菌应用给出了建议:思连康(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等益生菌可降低根除治疗引起的消化道不良反应。对以往根除治疗中不良反应明显的患者,或明确胃肠道菌群失调患者,可择机应用益生菌制剂。